华东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深入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,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从组织领导、课程建设、实践育人、以赛促创等方面协同用力,不断增强学生创新精神、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,努力造就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生力军。
强化组织领导,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保障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“十四五”规划、“双一流”建设方案,成立创新创业学院,完善“课程—实践—竞赛—平台”全过程管理服务。支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,打造涵盖教育、智能、文创、健康等特色主题的“创客空间”,累计建设41个创新创业实验室,孵化培育60余个创业项目。开发基于科学测评的学生成长与项目发展全过程跟踪信息系统,将“能力测评—教学模块—竞赛培育—项目管理—资源对接”等融入平台建设,全方位评测学生素质能力,助力创新创业项目实施。构建“学校—学部—院系”支持“双创”的教师绩效激励和学生奖励体系,推动学部、院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“双创”育人模式。设立3300余万元的“大学生科创基金”和“创智汇”创业基金,建设“五创融合”大楼以及科技园创业基地等“双创”场地7000余平方米,吸引126家学生创业企业入驻,积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、资金、场地等方面支持。
强化课程建设,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。立项建设47门创新创业课程,推动构建“通识课程+特色课程+专创融合+拓展课程”进阶式“双创”课程体系。重点建设《创新思维训练》《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》等7门通识课程,实现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全覆盖。建设具有师范类院校特色的《教师教育与创新创业》《创业者人格教育》等课程,着力培养学生敢闯会创的本领能力。持续加强《高端软件创新创业》《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创业基础与实践》等专创融合课程建设,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。强化《创业沙盘模拟》《创新创业实战》等拓展性课程建设,推动学校“小课堂”与社会“大课堂”有机衔接。注重教学模式创新,建立“企业家+教师”共同授课、“校内课堂+校外实践”联动推进、“线上学习+线下学习”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,探索团队合作、案例教学、翻转课堂等授课方式。加强教材建设,组织编写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与实践》《创业公司人力资源管理》《创意、创新与创业》《创新思维训练》《创新创业与教师教育》等“双创”教材,建设60余个教学资源案例集。其中,“五个一百相互支撑,培养未来教育引领者的实践育人模式”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,多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上海市重点课程。
强化实践育人,持续建好创新创业实训平台。深入实施国家级、市级、校级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,按照“兴趣驱动、自主实践、重在过程”的原则,完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,推动实现创新创业训练全覆盖。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周,通过创新创业成果展、本科生创新创业学术论坛、研究生科研创新学术论坛、参赛经验总结交流会等系列活动,全面展示交流创新创业教育成果。打造“时代极客、师大创造”校园主题日、“创意集市”学生科创作品展、“大咖教你做科创”慕课等科创品牌项目,为师生搭建展示各领域前沿理论和最新技术成果的交流平台。加强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,建设“双创”基地8个,开展教育振兴等公益创业项目1200余个。牵头成立师范类高校“双创”联盟,构建“大学—社区—中小学”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,开展大中小学生“红色筑梦”系列“双创”实践活动,累计参与学校100余所。近10年来,支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400余个、市级项目1600余个、校级项目3500余个,“文创师大,大师创文——以‘能力素质提升’为中心的文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”入选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。
强化以赛促创,持续推动“双创”成果转化应用。推动赛创融合,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科创团队建设,构建“国家级、省部级、校级”三级学科竞赛支持体系,分类梳理重点类赛事72项、一般类赛事78项,每年发布重要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清单,支持引导更多学生参与高水平竞赛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。连续30年举办“大夏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,连续8年举办校级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承办“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”和第五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比赛等重大赛事,在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全国金奖8项、银奖7项、铜奖11项。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,聘任校内外导师106位,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项目的跟踪、训练、辅导、培育,助力学生“双创”项目顺利实施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、校地合作,打造“环华东师大智能教育产业带”和“生命健康产业园”,推进“教育+”“智能+”“生态+”“健康+”“国际+”五项行动计划,孵化培育一批智能教育、精密制造、生命医药、环境生态等行业高新技术企业,提供就业岗位近3000个。(来源:教育部简报〔2022〕第46期)